2022年10月10日——第31個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今年的主題是“營造良好環(huán)境,共助心理健康”。
當前,精神衛(wèi)生問題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隨著社會 、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以及公眾對精神衛(wèi)生需求的升高,社會關注的重點由傳統(tǒng)的重性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癥,逐漸延伸心理疾病領域,如焦慮、抑郁障礙等。已知的心理疾病超過400多種,最常見的是抑郁障礙、焦慮障礙和各類睡眠障礙。抑郁障礙在我國的發(fā)病率是7%左右,在歐美超過10%,焦慮障礙的發(fā)病率7%左右,在很多國家達到15%。
精神心理疾病會造成腦功能失調或紊亂,進而導致出現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各方面的改變,可伴有痛苦體驗和(或)功能損害。常見的比如:
1、睡眠障礙
入睡困難或睡眠表淺、夜間醒后難以再次入睡、早醒、睡眠不足等,常引起次日的日常功能損害。
2、焦慮障礙
常常表現為不明原因的過度擔心、緊張不安,容易被激惹,注意力難以集中,睡眠異常。
3、抑郁障礙
主要表現為心境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失、精力不濟或疲勞感,伴有思維遲緩、自責自罪、自殺觀念和行為等。
4、精神分裂癥
表現涉及感知、思維、情感、認知和行為方面的異常,存在常見的幻覺妄想;思維障礙、行為怪異。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心理健康問題,認識和正視這些問題,積極尋求心理支持,營造良好心理健康環(huán)境,是共同維護心理健康的可行方法。
1、心理咨詢、心理治療
心理咨詢主要服務普通人群,針對在生活、學習、工作方面產生的困惑、沖突、壓力、痛苦等問題,幫助解決較輕的心理困擾,可以面對面談或利用心理援助熱線,進行心理健康服務。心理治療可以針對精神障礙患者明顯的病理心理現象進行矯治性幫助,有多種多樣的方法,有言語性技術,也有包括音樂療法、繪畫及雕塑治療、心理劇等在內的非言語性治療;
2、精神心理康復治療
精神康復,為急慢性精神(心理)障礙患者提供社交技能、勞動生活技能及職業(yè)技能等訓練,運用綜合性康復技術進行全面康復。對康復者開展工娛文體鍛煉、手工制作、庇護工廠、作業(yè)治療等方式鍛煉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職業(yè)能力等等,盡快恢復他們的社會功能。
3、物理治療
隨著物理治療技術的發(fā)展,更多的物理療法應用于精神障礙患者,比較常見的有重復經顱磁刺激技術、改良電抽搐治療、生物反饋、計算機認知矯正治療等治療手段,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4、藥物治療
抗精神藥物、心境穩(wěn)定劑等藥物是治療精神(心理)障礙治療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幻覺妄想、激越癥狀。目前,此類藥物品種繁多,但還是存在一些不同的副作用,而且對精神障礙患者生活能力、衰退的社會功能改善不理想。
讓我們共同攜手,營造良好環(huán)境、共助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