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災難事件發(fā)生后人們最常見的反應及具體表現(xiàn)
重大災難事件發(fā)生后最常見的幾種精神障礙
1.急性應激障礙(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
研究報道,災難性事件后ASD發(fā)生率從3.9%到33%不等 。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意識障礙,表現(xiàn)有強烈恐懼體驗的精神運動性興奮,行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為精神運動性抑制,甚至木僵。此障礙?砂轶@恐性焦慮的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如心動過速、出汗、臉面朝紅、呼吸急促等。典型的急性應激障礙可出現(xiàn)表情呆滯,處于茫然狀態(tài),繼而不動不語,呆若木雞,對外界刺激無相應反應,呈木僵狀態(tài),稱心因性木僵。歷時數(shù)分鐘或數(shù)小時恢復正常,或進入意識朦朧狀態(tài)。 ASD,一般在異乎尋常的應激源的刺激下幾分鐘內(nèi)出現(xiàn),并在2-3 天內(nèi)(常可在幾小時內(nèi)),如果應激性環(huán)境消除,癥狀迅速緩解,如果應激源持續(xù)存在或具不可逆轉(zhuǎn)性,癥狀一般可在2-3 天后開始減輕。通常在一周內(nèi)可緩解,預后良好。
2.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
重大事故后受害者PTSD患病率從25%到75%不等,而自然災害后的相關(guān)人群PTSD患病率從5%-60%不等。在遭受創(chuàng)傷后數(shù)日甚至數(shù)月后才出現(xiàn),病程可長達多年。多數(shù)是由于強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未能得到有效及時地消除,當精神刺激因素達到一定的強度,超過個人的感受閾值、耐受閾值,即可造成強烈的情感沖擊,使個人失去自控能力,產(chǎn)生一系列精神癥狀。 PTSD不僅發(fā)生于幸存者和死傷者親屬,也包括參與救援的相關(guān)人員。因為他們在參與救援的過程中,精神高度緊張,非常疲憊,而面對災難場面對于他們本身而言也是一個強烈的精神刺激,尤其是在不斷看到死亡,如果參與者及其親屬以前有類似的經(jīng)歷,則精神刺激更大。
3.抑郁癥(Depression)
抑郁癥被認為是災難事故后的第二位常見精神障礙,抑郁癥也是災難后PTSD的主要共病之一。災后抑郁癥研究僅次于PTSD,36%的災難相關(guān)心理學研究均對抑郁癥做了報道.
4.自殺(Suicide)
自殺是災難事件發(fā)生時緊急救援及災后重建工作中面臨的一個重大精神衛(wèi)生學問題。災難后自殺問題不僅與災難中的資源喪失、長期慢性的生計問題、其他軀體健康問題相關(guān),PTSD、抑郁癥等災后精神障礙的發(fā)生亦是自殺的危險因素之一。NCS的數(shù)據(jù)提示,PTSD的患者自殺行為發(fā)生率是其他個體的6倍,19%的PTSD患者有自殺企圖。
面對3.21爆炸事故,如何對我們的遇難者家屬,幸存者,兒童青少年以及救援人員進行心理疏導?
長沙市人防心理防護專業(yè)隊、市第九醫(yī)院臨床心理科醫(yī)生賀美建議:
對遇難者家屬的建議:
1.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保證有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保證足夠的物資,為他度過危機。
2.提供疏泄機會,鼓勵他們把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表達出來。因為遇難者家屬不愿正視與死者關(guān)系中消極的一面。此時可告訴他,處理好與死者有關(guān)的消極情緒,將有助于發(fā)現(xiàn)他們關(guān)系中值得永遠懷念的一面。比如說,一個人的親人在事件中去世了,我們該怎么安慰他呢?不一定要直接提他的親人,但是也不要對故意回避或漠視,比如他懷念自己去世爸爸的時候,如果說“別說了,都過去了!边@種安慰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讓人覺得你特別冷漠。你可以陪著他,跟他分享對爸爸的回憶,然后說,“如果他的爸爸活著,會希望他好好地生活!甭兀麜䦟κ虑橛姓_的認識,情緒得到充分宣泄,這樣有利于他的恢復。
3.調(diào)動和發(fā)揮社會支持系統(tǒng)(如家庭、社區(qū)等)的作用,鼓勵多與家人、親友、同事接觸和聯(lián)系,減少孤獨和隔離。
4.幫助遇難者家屬投身新生活,預防意外的發(fā)生:人的心理活動中有一個特征:我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卻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面對失親之痛,個體很難很快不痛苦,但卻可以帶著痛苦去做自己該做的事,從而在活動中沖淡自己的痛苦體驗,減輕痛苦對自己的傷害。具體做法是:想想自己當前有那些事必須要做,然后按輕重緩急安排好時間,再一一地去完成。同時應注意在一些人群,特別是不愿意打開心扉的人群,防范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對幸存者的建議:
1.對幸存者積極的身體救治,保證身體健康的同時對心理問題進行干預。
2.要認識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情緒,并且承認接納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事件后所產(chǎn)生的情緒一般都是負面情緒,悲傷、痛苦、內(nèi)疚,這都屬于正常的范圍,不要去否定它。不要覺得,我怎么這樣呢,別人都說不要傷心,我還是傷心,我是不是有問題了。傷心沒有問題,肯定會傷心,有的人不僅傷心,還有內(nèi)疚,還有憤怒,這些情緒都很正常,首先要接納自己的情緒。
3.多跟周圍人的交流。人在事件后,很容易出現(xiàn)自我封閉,自責、自疚……各種各樣的情緒導致自己減少社會交往,出現(xiàn)回避行為,不愿意跟別人說話,這樣其實對人恢復心理平衡,恢復心理功能是不利的。也許很多人有這樣的擔心:你也痛苦,我也痛苦,兩個人一交流不是雙倍痛苦嗎?其實不是這樣的,交流本身就是宣泄的過程,通過交流,心理壓力會減少,對恢復心理平衡、恢復正常的社會功能是有益的。這和我們很多人的常識是不一樣的。當幸存者很痛苦的時候,去安慰他說你別哭了,這并不科學。
4.無言的陪伴。很多人以為幫助別人需要說一些話來安慰他以使他覺得好一點,但根據(jù)心理專家所說,這是極錯誤的做法,因為這時候你所說出的話,其實大部分是為了減低自己內(nèi)心焦慮的話。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對他們而然,無言的陪伴產(chǎn)生極大的安撫作用。適當?shù)臅r候給他一杯溫水,一張紙巾,抵過千言萬語。
5.無條件的傾聽,不做任何評論的傾聽。適當?shù)幕貞灰扑f,他不想說就讓他停在那里。
6.對于有身體受了嚴重的創(chuàng)傷,導致功能嚴重受損的人員,需特別注意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對于幸存者,不要勉強自己去遺忘,傷痛會停留一段時間,是正常的現(xiàn)象;別忘記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經(jīng)歷和感受,試著與他們談談;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與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親友及相關(guān)單位表達;在傷痛及傷害過去之后,要盡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復正常。
對兒童青少年的建議:
一.對學前階段的孩子:此年齡層的兒童對他們身邊賴以生存的安全世界遭受破壞,會顯得特別敏感,反應也極脆弱,他們通常無法有效的以口語能力來表達自身的需求,而期待身邊親近的大人能給予積極與適當安慰。我們可以用以下的一些活動幫助兒童重建他們的安全感與自我效能感。
1.提供他們足夠的玩具、道具,鼓勵他們將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事件中的經(jīng)驗與觀察,老師則可以就地取材,隨處可見的石頭、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2.多給予孩子身體的擁抱與接觸,或提供需相互碰觸的團體游戲。
3.提供孩子繪畫經(jīng)驗,最好有一張大的墻報紙,讓孩子集體在紙面上盡情表達他的感受,之后再團體分享,需要提醒的是,畫筆最好不是水彩,此時要的是鼓勵孩子畫出具體的東西。
4.孩子此時的胃口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建議以多餐的方式提供他們在生理與情緒上的補充。
5.家長要在孩子睡前要多安排一些睡前活動,以建立更高的安全感。
二.對于青少年:首先需要理解孩子的情緒,孩子們很自然的產(chǎn)生一些恐懼、無助、悲傷、沮喪、憤怒、孤獨、絕望等情緒。有的孩子會有激烈的情緒外露,比如慟哭不止,喊叫,不停的說話,不合作等。我們應該像接納親人一樣去理解他們的失態(tài)。
其次,幫助孩子接納現(xiàn)實:在與孩子的溝通中,無需刻意的回避現(xiàn)實來安慰孩子,盡可能的客觀地告訴孩子發(fā)生了什么。同時描述孩子反映和狀態(tài),讓孩子認識和接納自己的表現(xiàn)和狀態(tài)。告訴孩子在這個事件中,沒有人不害怕,沒有人不傷心,你的反應是完全健康和正常的。
最后,幫助孩子建立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在家庭,社會,公眾媒體,學校等幫助下鼓勵孩子積極的參與各項活動,增加與他人的接觸,對生活對未來保持原有的初心和信心。
救援工作員人員需注意:
他們的工作性質(zhì)決定了他們會最大程度地耳聞目睹各種最悲慘的場面。因此,即使他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如此性質(zhì)的日常工作,也會使他們感受各種痛苦體驗。沒有人能對災難體驗所帶來心理上的破壞性影響有充分的準備或?qū)@種沖擊有天然的免疫力。因此我們有以下建議:
1.向救援人員介紹正式的、有時間進度表的、有計劃的小組會談內(nèi)容。
2.讓救援成員充分表達他們在救援工作中的感受,并給與認真的傾聽。
3.鼓勵救援隊員彼此就他們的的想法、情緒感受、生理反應進行互相交流和陳述。
4.解釋、承認、理解和正常化救援人員所出現(xiàn)的各種生理和心理反應。
5.正;麄兊那楦蟹磻,減少個體感覺和情感上的獨特性,用認知和教育的方式甄別出救援人員應對各種反應的方法并加以評估。
6.識別出生理和心理反應過分強烈的救援人員,提供進一步的心理干預
7.必要時,讓有關(guān)救援人員停止工作,并對其實施進一步的心理干預和休息。
長沙市第九醫(yī)院臨床心理科
臨床心理科下設:心理咨詢門診、焦慮抑郁門診、睡眠門診、心理評估(測驗)室。開展了個體心理咨詢/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家庭心理治療、重性精神障礙的心理康復訓練、心理評估(測驗)等工作。
一、主要整治范圍:
1、各類心理、行為問題的咨詢和干預,如:青少年學習和情緒問題、人際關(guān)系問題、婚姻家庭問題、工作生活壓力問題等。
2、精神/心理疾病的早期篩查、評估和治療。
二、心理咨詢門診:
目前開展各類兒童、老年及成人心理測量項目50余項,檢測心理健康狀況、性格能力及智力記憶等大腦功能、檢測心理精神及心身疾病,輔助診斷心理壓力、情緒問題、心理疾病、精神障礙、各種亞健康等心身障礙等。常規(guī)開展各類精神、心理疾病的篩查診斷及早期干預與治療,各類心理行為問題及心身健康的咨詢、干預。另一方面指導患者用藥同時配合心理治療,提高各類常見精神病、心理疾病的治療效果。
三、焦慮抑郁門診:
主要診治范圍:各種焦慮和抑郁障礙,如廣泛性焦慮障礙、驚恐障礙、社交焦慮障礙、強迫癥、應激障礙、抑郁癥、心境障礙等。
四、睡眠障礙門診:
主要診治范圍: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早醒、易醒、多夢、睡眠過多、睡眠不足、睡眠質(zhì)量差等,針對睡眠障礙人士給予相應的行為指導和睡眠衛(wèi)生指導,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聯(lián)系電話:0731-85091009